民企要做打不S的小强:疫情下自救六策

2020-02-27 15:14:28 jiaying_canuv 158

以下文章来源于御风而行 ,作者潘诚

微信图片_20200227133119.jpg

       每有危机,活下来的未必是最强大的物种,恰是能不断调整自己,适应变化的物种。疫情突至,千万民营企业损失惨重。恐慌和急躁,都于事无补。如何成为打不S的小强,绝地突围,唯有直面现实,系统思考,标本兼治。结合多年心得,针对当下形势,特提出民企困境自救六大对策,供大家参考。

对策一:原地冬眠

       本次疫情,直接经济影响,就是大面积工厂停工,商场歇业,交通中断。仔细审视很多处于休克停摆的企业,发现并无太多可操作空间。若硬要勉强开工,除高昂的成本压力,更有难以预料的人身安全风险。若改行另谋出路,现实条件并不具备。如加工制造业,厂房设备无法动迁改造,老板和员工,缺乏其他领域的技术、能力和资源。如酒店餐饮服务,营业场所硬件设备,不能另做他用。好比户外的树木,不可能随季节变化而挪动位置,只能选择原地忍受,用冬眠的姿态减少消耗,等待春暖花开时,再复苏生机。

顽强的活着,不死就是硬道理

       自然有节气,经济有周期。春种秋收,夏贮冬藏。这种按兵不动之策,是一种顺应自然的“不是办法的办法“。算不上高明,但务实高效。它不等于破产放弃,而是不做无意义的消耗,现在不做,将来再做。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等待,照样可以积极有为。

一、尽一切可能,减少支出,收缩经营,不花钱少亏钱,一动不如一静,最大限度提高自身耐受能力,拼的是”剩者为王“。

二、强化内功,优化体系,为开工做各项准备。淡季好练兵,加强团队学习是重点。

三、保持与客户和供应链伙伴的密切联系,生意暂时不做,但沟通不能停止。

        对企业家的考验,主要在抗压的心理准备。如果缺乏忍耐力,遇到困难沉不住气,盲目动作,急于求成,于事无益,更有可能加速企业衰竭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33727.jpg

对策二:局部整容

       近日,裁员话题被广泛关注。2月6日,成立13年的知名IT培训机构”兄弟连教育“,北京校区停止招生,员工全部遣散;2月9日,北京“K歌之王“宣布解除全部员工合同;2月10日,新潮传媒复工第一天,宣布裁员500人。大疫当前,撑不住的企业,裁员和降薪,是必然而无奈之举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33908.jpg

 减员增效,收缩战线,控制成本,丢车保帅,断臂求生,正是局部整容对策的基本要义。适合有一定规模、产品丰富、结构多元的大中型企业,具体措施包括:

      一,产品收缩:进行业务结构调整,保留竞争性明星产品,重点服务优质客户,确保战略性定单。过去是跑马圈地,现在是占山为王,集中资源确保核心业务。马云曾经谈到阿里的过冬战略,就是“做强做好不做大“。

      二,成本瘦身:精兵简政,大幅减少人员规模,保证一线生产。节衣缩食,财务审批权上交,严控资金支出。战略聚焦,变卖不良资产,换取更多现金储备,家里余粮心不慌。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曾说,危机来临,企业家就要清心寡欲,不能因虚荣而背沉重包袱。

      三,能力开发:闭关修炼,强身健体,优生优育。在技术研发,产品创新,模式改造,组织变革、流程优化上下功夫,蓄势待发。巴菲特说:只有当退潮时,才能看出谁在裸泳。2001年华为如日中天时,任正非就写下《华为的冬天》。危机来袭,能力积淀和核心技术,是最重要的免疫力。

      90年代中期,苹果公司受产品线过长和股市影响,一年亏损10亿美元,几近破产。乔布斯重回苹果,大刀阔斧做减法,砍掉诸多产品线,集中力量专注少数核心,相继推出IPOD、MACBOOK、IPHONE和IPAD,一举让苹果脱胎换骨,成为最赚钱企业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34110.jpg

去掉多余的部分,每一块木头都是一尊佛

      人需要控制体重,过于肥胖会影响健康。企业过度扩张盲目多元,也会导致大企业病。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老板必须学会“断舍离“,能舍才能得,大舍才能大得。

对策三:迁徙转场 

      如同候鸟,择地而栖。适用于用工、土地、环保、税收、原料、物流等生产要素,全国以至全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,动迁成本低收效明显的企业。

从全球范围来看,国际产业分工有过五次大的转移: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至日本;60年代美日德将传统产业转至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;70年代发达国家将重化工业部分资本密集产业转至亚洲四小龙;80年代四小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至东南亚和中国大陆;90年代全球制造业大举转至中国,中国成为世界工厂。每次产业迁徙,即推动了全球产业合理分工,更带动了许多企业和国家借势发展。

      迁徙转场,既有总部位置的转移和延伸,也有下级机构的异地设立,更涵盖品牌、资金、技术、营销网络、税收等生产要素的异地转移。除要寻找合适目的地外,关注产业配套,构建合理产业链条是关键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41254.jpg

      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中西部企业和人才的“孔雀东南飞“,把总部和研发中心转移到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,看中的是人才和信息优势。沿海企业把制造基地搬迁到中西部地区,看中的是土地和资源成本优势。2018年华为将研发中心搬到东莞松山湖,牵动大量软件公司迁出深圳,引发诸多讨论。

人挪活树挪死,三十六计走为上策

      我参与的浙江民营企业外迁与资本外流专项调查,2015年到2018年三年内,共有3018家企业外迁(出省),整体外迁488家,总部迁徙2488家;涉及总产值达935.59亿元,约占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6.1%。主要动因是:缓解土地和资源紧张,拓展产品市场,扩大升级产能,规避恶性竞争,政府投资环境改善等等。正是诸多企业的解困焦点。当下我们可选的迁徙范围,已不仅是国内,更可走出国门。我所研究的企业,就有因人力成本,WHO疫区决议对外贸的限制,正在考虑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。

 对策四:变性进化

      借助外部压力,推动生态进化和企业转型。可以不离本行,但通过模式创新,可以实现角色重塑和产业升级。疫情之下,电影发行放映业态的《囧妈》事件,即是典型代表。春节档院线,每年票房收入约80到100亿,一直是黄金时段,然今年各大院线几乎颗粒无收。七部贺岁大片集体撤档,损失惨重。1月24日,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发布公告,字节跳动向欢喜传媒支付6.3亿元,买下徐峥导演的《囧妈》首映,在抖音、今日头条、西瓜视频等字节跳动系APP上免费播出。历史上首次春节档电影在线网络首播,一时成为舆论焦点。

      貌似无奈之举,更是三方共赢之精明决策。欢喜传媒回收制作成本,更迎来股价大涨,港股市值暴涨31亿,普通观众在家中免费看了大片,而字节跳动通过与欢喜传媒的战略合作,为进军长视频领域,打造全新流媒体平台,打下坚实基础,所花费的6.3亿成本,相比各家竞价央视春晚冠名花费,可谓九牛一毛。

企业能否鸟枪换炮,就看企业领导者是否勇于突破原有路径依赖,摆脱舒适区,敢想敢创,重新定义与用户的链接,在原有生态圈中做出新的物种。

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

对策五:无中生有

      疫情过后,痛定思痛,必然带来消费习惯改变、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技术突破。企业家若能高瞻远瞩,慧眼独具,就可能发现新兴市场,脱颖而出,逆市实现爆发式增长。

      阿里和京东的崛起故事,即是典型。非典期间,阿里一位员工被确诊,导致全公司500多位员工隔离在家,因此坚定了马云做B2C的决心,淘宝由此诞生。京东当时还在摆柜台,门前冷落鞍马稀,刘强东只好上BBS推销产品,驱使京东发力网上商城。阿里和京东,正是同时布局了以电子支付为背景的消费互联网崛起,迎来了万亿级电子商务黄金发展期。

      疫情再至,电商规模增长已经见顶,但基于5G和云计算,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,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十年产业升级的新风口。

      据艾瑞咨询数据,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3133.6亿元,同比增长24.5%,疫情将会大大提高今年的市场增速预期。教育部提出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,从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包括众多培训机构,蜂拥而至,线下转战线上,相关硬件生产和软件开发,必然会大规模爆发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42354.jpg


      大量员工宅家办公,事实构成了云办公的消费体验和压力测试。腾讯的企业微信、阿里的钉钉、字节跳动的飞书等产品,先后升级迭代,流量大增。

      在家娱乐也同步上扬,大年三十《王者荣耀》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,远超2019年同日的13亿。5G网络高速度低延迟,天然适合云游戏发展。艾瑞咨询预测,今年我国云游戏行业收入将达到39.2亿元,2024年将达到420.1亿元,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。

      这是传统行业线上化的崛起,更标志着产业互联网业态走向成熟。谁吃的更快,谁就能拿下更大的红利。此刻考验企业家的,就是新思维、新技术、新打法。

早起的鸟儿有虫吃

对策六:挥刀自宫

      这次疫情,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,餐饮业1万亿,旅游业3万亿,零售业2万亿。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将会遭遇大规模洗牌。生存空间狭小、未来前途渺茫的企业,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放弃,实施关停并转,伺机从头再来。这不是简单的仓皇逃跑,而是有序撤离。整合资源,另起炉灶,实现重生。

      浙江企业家李书福,最早开过照相馆,做过冰箱,炼过金银,到海南搞过房地产,均不成功。直到1995年重新创业,选择摩托车行业,进军汽车制造,才有了今天国际化的吉利帝国。马云辞职下海,同样经历诸多挫败,海博翻译社和中国黄页,都以倒闭告终,直到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。微信图片_20200227144317.jpg

      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,1985年创业,用十年让杉杉成为中国最大服装集团之一。1999年他敏锐预见到服装行业产能过剩、外贸订单减少、成本上升、环保压力等等不利因素,主动放弃,果断实施战略调整和资产重组,移师上海。今天的杉杉,是国内最大、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,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巨头,同时在金融服务、城市综合体、贸易物流、园区开发等领域齐头并进,已经脱胎换骨。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优胜劣汰,是自然进化法则。老子《道德经》云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“。自然万物,化而育之,生与死总在流转之中。企业亦然,唯能向死而生,坦然面对倒闭破产,方有可能浴火重生,破茧成蝶。

以上六种对策,没有好坏之分、高下之别。法无定法,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。企业家要做的,就是审时度势,相机抉择。


解决最复杂的问题,往往需要最简单的道理。基于商业本质的价值回归,基于未雨绸缪的战略思考,才是应对危机,摆脱困境的重要法宝。由衷希望,这次疫情,能够倒逼民营企业克服自身缺陷,痛定思痛,凤凰涅槃,于困境中标本兼治,实现质的飞跃。

微信图片_20200227145709.jpg

官网:http://www.canuv.com

邮箱:eb@canuv.com

热线:020-86010133
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云城东路598号雅艺大厦A座505

18820001761

提供UV打印机、平板打印机、UV平板打印机、广告喷绘标牌、背景墙打印、手机壳打印、玻璃打印、工业面板、东川打印机、奥西打印机、东川UV打印机、奥西UV打印机等